欢迎来到入途国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乐器
  • 二钹

    2钹地方是土家族互击体鸣乐器。盛行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桑植、永顺、保靖以及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形制响铜制,钵形,钹面比土家族头钹更宽而厚,钹面直径三0厘米、碗径一五厘米、碗高五厘米,碗顶钻孔系以绸布,两面为1副(图)。使用吹奏时,两手各执1面,互击而发音。音色浑朴消沉。2钹有闷打、亮打、侧打以...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10-18 阅读(344) 评论(0)

  • 乳钹

    乳钹,壮、苗、瑶、仫佬、京、彝、水、仡佬、羌、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盛行于桂、黔、滇、川等省区。外形响铜制成。钵形,外型共同,是钹体呈乳房状的大铜钹(图)。钹面直径三二厘米~四0厘米,中心崛起的乳状碗既圆又大又高,堂较窄,碗径二八厘米~三六厘米,碗高一0厘米~一二厘米。羌族乳钹,羌族称抛。面径二0厘米、碗高一0厘米、钹壁...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10-17 阅读(390) 评论(0)

  • 棒棒

    棒棒是1种民族乐器,也是1种官方俗称,依然1部电视剧的配角。棒棒,是壮族互击体鸣乐器。盛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等桂西地域以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宽广乡村。对于棒棒的来历,1讲它来自日子,以短木棒相击为乐,早就为官方歌舞文娱所用;2讲它来自道公歌舞,从道公(巫师)的以尺击板演变为两棒相击。用硬杂木制成,呈圆柱形的棒状...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10-14 阅读(389) 评论(0)

  • 布哉

    布哉,又称布、布简、钹起,是藏族、门巴族互击体鸣乐器。汉族称大铜钹。盛行于西藏、4川、甘肃、云南等省区。布哉常与嘉令、神鼓、筒钦等乐器一同吹奏。外形响铜制,钵形,钹面较大而平,钹面直径三二厘米~四六厘米、碗径一六厘米~二三厘米、碗高六厘米~八厘米,碗顶钻孔系以皮绳,两面为1副。吹奏吹奏时,两手各执1面,手指缠绕钹顶皮绳...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10-14 阅读(416) 评论(0)

  • 竹杠

    竹杠,是京族互击体鸣乐器。盛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万尾、山心、巫头号地。由枕杠以及击杠组成。枕杠两根,多用楠竹制作,杠长约三00厘米、杠径九厘米~一0厘米。击杠8根,也用硬竹制作,杠长约三四0厘米、杠径四厘米~五厘米。吹奏时,奏者多为男性8人,每一两人为1组,4组等距罗列。将枕杠垫于击杠两端。每一组两人面对面...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10-12 阅读(417) 评论(0)

  • 竹梆

    竹绑,是京族互击体鸣乐器。盛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万尾、山心、巫头号地。竹绑有竹棍以及竹板两种。竹棍式竹梆(图),用硬竹杆制成,杆长三0厘米~三四厘米、直径二.五厘米~三厘米,1端留节,另外一端敞口。竹板式竹梆,用楠竹板制成,板长三0厘米~三四厘米、板宽三厘米~四厘米、板厚一厘米。两根为1副。吹奏时,奏者两手...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10-11 阅读(320) 评论(0)

  • 木鱼

    木鱼,打击乐器。原为佛教“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吹打器。明王折《3才图会》:“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今释氏之赞梵吹皆用之”。清朝以来盛行于官方。木鱼呈团鱼形,腹部中空,头部正中启齿,尾部盘绕,其状俯首缩尾,违部(敲击部位)呈歪坡形,双侧3角形,底部椭圆;木制棰,棰头橄榄形。木鱼大小别1,音高别同。寺庙...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10-11 阅读(134) 评论(0)

  • 铛铛

    当当,又称铛子。蒙古、藏、汉等族敲击体鸣乐器。盛行于全国各地佛教、道教寺院中。当当属打击乐器。乐器历史:历史悠长,建于唐朝的福建泉州开元寺大殿上,已有敲击当当的伎乐木刻飞天。明朝宣德3年(一四二八年)刻《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插图中也有当当,它与轧筝、琵琶等乐器组成为了一具10几人的佛教乐队。乐器构造:由小锣以及木架组成。...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10-10 阅读(131) 评论(0)

  • 铓锣

    乐器云南多数民族打击乐器。铜制。体圆面平,形与普通锣同,但中有乳头突出,用木槌敲击,圆润消沉,音色不致。要紧盛行于傣族、崩龙族及景颇族中,常由4面或者5面编为1组,大小别1,挂在架上敲击吹奏。出处云南傣族民歌《地上的地狱》:“傣家人欢聚在澜沧江畔,鋩锣敲患上震天响。”《中国官方故事选·小木匠》:“他愤然的转回宫庭,敲起...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10-09 阅读(355) 评论(0)

  • 基诺竹筒

    基诺竹筒,基诺族敲击体鸣乐器,又称7轲。盛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洛克。在祖国东北边陲景洪县的基诺山,山青林密,气象温柔,竹楼装点山寨,这个地方是基诺族聚居之处。传讲基诺人的先人,是3国时代随孔明南征时被“丢降”的1支人马。清初文献记录为“攸乐”。基诺族以农业为主,女子热爱狩猎。竹筒最先是盛水的用具,起初...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10-09 阅读(314) 评论(0)

  • 竹筒琴

    历史极其长远。竹筒琴是我国最为陈旧的打击弦鸣乐器,它与我国现代传播的“竹铜鼓”、西北亚各国现代传播的“竹管形琴”10分相像。但因传播于僻壤山乡,史籍无载,直到明朝才有记载。明朝王圻《3才图会·器用3卷》载有:“竹铜鼓,截大竹为之,长可34尺,即剜其体为两弦,欲鼓之,则以柱支其弦,叩作铜鼓之声,疑,即筑之遗制也”。所述形...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9 阅读(233) 评论(0)

  • 韵板

    韵板,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敲击体鸣乐器。傣语称敢、腊敢、姐借、抵递。本地汉族称韵板、云磬、云板、铜片钟等。盛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临沧等地域。青铜锻造而成,为等腰3角形板状体,形似扁平的鱼头或者压扁的毡帽。上方钝角正中有1圆孔,用以拴系绳索悬挂架上或者用手提携,上面两个对称锐角向上翘起,底边向外微弧,板体两面铸...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9 阅读(147) 评论(0)

  • 环鼓

    环鼓,回族棰击膜鸣乐器。盛行于宁夏、甘肃等省区。有单面以及双面两种形制。    单面环鼓,鼓框铁圈制成,蒙以羊皮为鼓面,外不雅似团扇。鼓面直径三0厘米,鼓框核心接向来径四0厘米的铁圈,鼓框与铁圈之间以细铁条相连,铁条上串以若干小铁环。铁圈下接鼓柄,柄端拴系彩穗或者缀以彩球为饰。鼓面彩绘回族作风的花卉或者图案纹饰(图)。...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9 阅读(420) 评论(0)

  • 达玛如

    达玛如,藏族、蒙古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又称达如、达日。蒙古语称丹别楞儿、布楞儿。汉族称法鼓、货郎鼓。盛行于西藏、内蒙古自治区藏传佛教寺院中。    历史长远,其形近似现代无柄鼗鼓。是1种无木柄的小型双面细腰货郎鼓,但异于边疆传播的货郎鼓。鼓体由两个底部对接、中腰相通的碗形腔体组成(图)。旧时,藏族地域多两集体的头盖骨制...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8 阅读(468) 评论(0)

  • 司涅

    司涅,藏族、门巴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还称其为司尼。盛行于西藏、4川、甘肃、云南等省区。响铜制,钵形,铙面大而薄,边沿翘起,中心的帽突小而平。铙面直径三三厘米~三七厘米,帽径六厘米~七厘米,帽高四厘米~四.五厘米,铙顶中心钻孔系以绸布。两面为1副。吹奏时,两手各持1面,互击而发音。音色柔以及嘹亮,音量较大而余音较长。用于...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8 阅读(491) 评论(0)

  • 板鼓

    板鼓,因常与点头由1人兼奏而患上名。又称单皮(1面蒙皮)、班鼓(过来梨园公用)。是纳西、土家、侗、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纳西族称环鼓。盛行于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及全国各地。    历史较长远,隋唐阶段已用于隋9部乐、唐10部乐的“清乐”中,过后称为节鼓。跟着明清戏曲艺术的进展,宽泛...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7 阅读(282) 评论(0)

  • 亻革鼓

    亻革鼓,是苗族支系亻革人(又称亻革家)独有的棰击膜鸣乐器,故称亻革鼓,也称祖鼓。盛行于贵州省黔西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凯里等地。?    相传,亻革鼓为亻革人先人所制,每一寨1面,它代表?亻革人的智慧以及文化,是民族勾结兴盛的意味。亻革人把它作为偶像崇拜,奉若天上玉皇。凡亻革家产生重大纠纷,必先到亻革鼓前焚香磕头,而后...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7 阅读(348) 评论(0)

  • 镲,蒙古、藏、侗、傣、汉等各民族互击体鸣乐器。又称水镲、小水镲、镲锅。盛行于全国各地。并且又称之为钹,属中国民乐中的打击乐器,要紧有大钹(镲)以及小钹(镲),它们是由两个圆形的铜片(直径由一五厘米到六九厘米别等)互相撞击发声的。它通常与锣、鼓一同组成锣鼓队进行吹奏。中国钹亦有在东洋音乐里浮现,但其尺寸通常都在一一厘米下...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7 阅读(286) 评论(0)

  • 腰铃

    腰铃,满语西沙(Xisha)又称萨满铃。是满、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满语称西萨。盛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铃体铜制,呈圆球形,直径四厘米~五厘米。铃的下端开有1字形出音孔,孔长三厘米、宽0.五厘米,铃内装几粒沙石或者铁珠,铃的上端设有圆环,用丝弦或者细皮条串连3至5枚小铃,系缚...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7 阅读(366) 评论(0)

  • 碰铃

    碰铃,现代称星、铃钹。满、蒙古、藏、纳西、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丁夏。因传播地域的别同,在官方又有碰钟、双星、撞铃、双磬、声声、水水等称号,陕西则称甩子,也有简称为铃的。盛行于全国各地。历史悠长,南北朝时(三八六年—五八九年)已在我国传播。在敦煌千佛洞的北魏(三八六年—五五六年)壁画中绘有击星俑,在北魏云岗石窟以及...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7 阅读(241) 评论(0)

  • 骨板子

    骨板子,回族、汉族互击体鸣乐器。回族称羊香板、羊扇板。盛行于宁夏、华北以及西南宽广地域。用牛、羊髋骨制作,呈扇形。牛髋骨普通高三四厘米摆布,上宽一九厘米、下宽六厘米,羊髋骨的尺寸略小。在髋骨1侧的骨棱上,钻有5至7个小孔,用皮条或者铅丝系以5至7个小铜铃。在扇面上端摆布两角处,分不钻有一具小孔,各拴1根钢丝缠绕的细弹簧...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3 阅读(372) 评论(0)

  • 碰盅

    碰盅,又称碰铃,是晋剧击节乐器,铜制,1副两个,用绳子穿连,彼此击打发音,要紧用于过场丝弦曲牌的吹奏,碰盅老是按眼来击打,每一眼两下。碰盅,蒙古族打击乐器。盛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用铜锻造,形如小钹,直径七.六、厚0.六厘米。由两面组成。盅面中部突出,呈半球状,球中心有小孔,可设环系结铜链、红绸、布带等,将两面小盅连在一同...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3 阅读(427) 评论(0)

  • 阿嘎

    阿嘎,藏族降击体鸣乐器。盛行于西藏自治区各地。这是1种夯形乐器,在1块扁圆形的石块中,拔出1根长木棒而成(图)。石径一二厘米~一八厘米,石厚二厘米~四厘米,木棒长一三0厘米~一五0厘米,木棒直径需与石孔相配合。阿嘎是建造工人建房时的劳开工具。在西藏地域,别论建筑屋宇的平顶屋面或者室边疆面,均要由1种特殊的黏土——阿嘎土...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2 阅读(335) 评论(0)

  • 板凳

    板凳,苗族互击体鸣乐器。盛行于贵州省兴仁、兴义、贞丰、雷山、黄同等地。?历史长远,据传早在苗族先民迁移贵州之时,因为穿行深山老林之间,为鼓励士气、驱除了野兽,人们就以击板凳为号,声震山林。尔后,板凳既是苗族村寨家家必备的日子用品,又成为了苗族节日跳舞的舞具。板凳多采纳坚挺木料制作,凳面普通长二二厘米~三0厘米、宽一二厘...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2 阅读(288) 评论(0)

  • 乐杵

    乐杵,平地族降击体鸣乐器,盛行于台湾省各地。乐杵是由原来的1种舂米劳开工具——木杵进展演化而成的。乐杵早在一七00多年前,木杵就与木鼓一同被平地族先民用于集会号令。平地族人民舂捣稻谷时,常在屋边疆上挖1洞穴,穴底放1石板,几名主妇环立四处,各持两米多长的木杵舂米。木杵碰击石板收回如钟似磬的铿锵音响,深夜流传甚远。起初人...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2 阅读(160) 评论(0)

 29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入途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