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入途国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乐器
  • 瑶族竹筒

    瑶族竹筒,又称竹筒琴。是瑶族降击体鸣乐器。盛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的上林县等地。用1段竹筒制成,筒长一二0厘米~一四0厘米、筒径九厘米~一0厘米,上端敞口,两头买通竹节,下端底部留节。以选用筒身顺直、筒壁较薄的毛竹为宜,并在筒身外表饰以各种斑纹图案。吹奏时,奏者立于筒侧,双手持握竹筒上端,以竹筒的底部冲击高空,收回有节...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2 阅读(425) 评论(0)

  • 竹筒

    竹筒,是由日子用具演化而来的乐器,盛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域、西双版纳傣阿嘎族自治州以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竹筒,是哈尼族降击体鸣乐器。由日子用具演化而来。盛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域、西双版纳傣阿嘎族自治州以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古称“熷”,指用竹筒为器皿,再经“烤”“烧”“蒸”“炖”等办法将食品致熟的烹调办法。勤快智...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1 阅读(202) 评论(0)

  • 连厢棍

    连厢棍,又称花棍、金钞票棍、霸王鞭。是满、蒙古、彝、白、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盛行于全国各地,尤以我国南方、云南以及中南1带流行。用1根细木棍或者细竹杆制作,棍长八0厘米~一00厘米、直径二.五厘米~三厘米,在距两端五厘米~一0厘米处,各开一具长一0厘米、宽一.五厘米或者34个较短的透空孔,从正面钻1小孔穿入铁...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1 阅读(408) 评论(0)

  • 瑶铃

    瑶铃,瑶族摇击体鸣乐器。瑶族称铃。盛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那坡县等地。铃体用铜铸制而成。形状似钟,形制因盛行地域别同而有异。金秀县的瑶铃,铃体高大,铃高五厘米,铃口端面呈橄榄形,长径四.五厘米、短径三.五厘米,铃口边沿有1道凸棱,铃内悬1铁制铃舌,铃的顶端铸有高一厘米的铃耳,此间钻孔系以绳或者绸布;那坡县的...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20 阅读(162) 评论(0)

  • 串铃

    串铃原为骡马驴狗等家畜颈上所系饰物与响器。是在1条布带或者皮带上缀挂210余个金属小铃而成。小铃用铜、铁冷压或者铸制为两个半球形,后分解球状体。规格大小别1,直径二厘米~六厘米。铃外1侧设有环形耳用以系挂,另外一侧有1细长启齿为出音孔,铃内装有1粒铁制小珠。小铃的外形除了球形的之外,尚有卵形、葫芦形、桃形等多种,出音孔...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19 阅读(472) 评论(0)

  • 盘铃

    盘铃,因其形状与碟盘类似而患上名。又称响盘、摇铃、板铃。羌族、纳西族摇击体鸣乐器。羌语称枯鲁,纳西语称这拉、萨石这拉。盛行于4川省茂汶、汶川、木里、盐源以及云南省丽江、中甸、维西等地。铃体铜制,圆盘状,呈喇叭口形。铃高四厘米~六厘米,铃口边沿外翻,有1圈较平的宽边,直径一0厘米~一六厘米,铃壁较厚。盘的中心钻有细孔,细...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19 阅读(287) 评论(0)

  • 萨巴依

    萨巴依,是维吾尔、乌孜不克等族打击乐器。汉族称铁环。盛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罕用于歌舞伴奏。它既是首要的节拍乐器,又是男舞者的道具。在官方,萨巴依少数为演唱《麦昔列普》伴奏,增加热闹氛围。一六一六-一九一一出自清朝。长五七.八cm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黑色羊角制作,上置铁环,古代则用硬木制作。吹奏时,右手执其下端,上下、先后...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17 阅读(469) 评论(0)

  • 晃铃

    晃铃,满语“轰务”(Hongwu),亦称“铜铃”、“神铃”,《钦定满洲祭神祭天仪式》中称之为“铃杆”。所谓“神”是有形的,但在萨满的视界中,又是无形的——-用音响“外型”。于是,许多神祇基本上带着神铃下界的,即铃的声音意味神的落临,如吉林石姓萨满请下“玛克吉瞒尼”时,这位神灵“手提着神铃,光洁如托立,摇晃着戏耍着,金色...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17 阅读(367) 评论(0)

  • 夏尔巴鼓

    夏尔巴鼓,藏族支系夏尔巴人拍击膜鸣乐器。盛行于西藏日喀则地域聂拉木县。    鼓框木制,外形与腰鼓近似,但较之细长,两端蒙以牛皮或者羊皮,鼓皮别用鼓钉固定,而是皮面四处穿有若干小孔,用牛皮条来回穿系其中,将两端鼓皮绷紧。形制大小有不,较大的鼓,鼓身长一00厘米,中部腰径三五厘米,两端鼓面直径大小稍有悬殊,稍大者1端鼓面...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15 阅读(477) 评论(0)

  • 长鼓

    长鼓,因鼓身细长而患上名。又称花鼓。瑶族拍击膜鸣乐器。瑶语称郭咚郭、槁。盛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及其湘、桂、粤毗连之宽广瑶族地域。    在广西大瑶山下,在粤北、湘东北,聚居着勤快智慧的瑶族人民,自古以来,瑶族人民制造了丰硕多彩的文明艺术,人人喜歌,个个善舞。传播在官方的长鼓励、伞舞等跳...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13 阅读(364) 评论(0)

  • 汪都

    汪都,又称黄泥鼓、长鼓、横鼓。瑶族混合击膜鸣乐器。盛行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等地。?    源于现代细腰鼓,南宋之时已在官方广为传播。清朝李来章《连阳8排风土记》载:“(排瑶)元霄击锣挝长鼓,腾跃作态,长鼓其形头大中小,黄泥涂皮,以绳挂颈,或者云亦古制也。”?    鼓身用整段桐木、杉木挖制而成,两端蒙以山羊皮、黄皮或...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13 阅读(496) 评论(0)

  • 神鼓

    神鼓,又称喇嘛鼓。是藏、蒙古、门巴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倍,译称查玛鼓。盛行于西藏、青海、甘肃、4川、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喇嘛寺院。    历史较长远,这是喇嘛寺院里拥有代表性的传统宗教乐器。其鼓形似将扁鼓的鼓框竖立、两头穿以木柄(图)。鼓框木制、圆形,是用若干块硬木板拼合而成。规格大小别1,两面鼓口均蒙以牛皮,皮面...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13 阅读(480) 评论(0)

  • 蜂鼓

    蜂鼓,因鼓身其形似蜂而患上名。是壮族、瑶族以及毛南族混合击膜鸣乐器。又以横置腹前吹奏而有横鼓之称。壮族还称岳鼓。瑶语称勐啯、如叨。毛南族称长鼓。此外,还有腰鼓、瓦鼓、黄泥鼓之名。盛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    日子在漂亮丰饶的祖国东北边陲的壮、瑶、毛南各族人民,都制造了本民族的文明艺术。山歌对唱动听悦耳,官方跳舞壮丽...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9-13 阅读(106) 评论(0)

  • 达玛

    达玛,又称嘎阿。藏族棰击膜鸣乐器。盛行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昌都、青海玉树、4川甘孜、巴塘等地藏族宫庭歌舞乐队以及藏传佛教寺院中。    历史悠长,最先向来传播于西藏地域。但到了公元九世纪上半叶的朗达玛统治阶段,佛教遭遇损坏,歌舞自愿禁绝,达玛也曾经失转达8百年之久。直到公元一七世纪5世达赖阶段(一六四二年—一六八二年)...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8-31 阅读(155) 评论(0)

  • 独它尔

    独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不克族弹拨弦鸣乐器。独它尔之名起源于波斯语dutar,“独”为“2”“它尔”是“琴弦”之意,即两条弦的乐器。汉文还译作都它尔、都塔尔、独塔尔等。盛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尤以南疆喀什1带最为流行。    官方传播着许多对于独它尔的传讲:现代维吾尔族牧人,以黄羊为食,他们把黄羊的肠子丢弃在草地上,经...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8-30 阅读(226) 评论(0)

  • 太平鼓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盛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安徽等省区。    唐朝已有。宋朝谓之打断。明朝官方称为太平鼓。相传,单皮鼓最先是满族猎民的围猎器具,出猎时边击边围,获猎后击鼓歌舞。清朝杨宾《柳边记略》载:“满人有病必跳神,……跳神者……以铃(腰铃)系臀...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8-30 阅读(264) 评论(0)

  • 八音鼓

    8音鼓,又称8仙鼓。是壮族、仡佬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在官方器乐独奏8音乐队中使用而患上名。壮语称种依,意为较小的鼓。盛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以及黔桂边界等地。    壮族的种依,鼓身呈扁圆形,用杂木制作,以用1段木棉树为佳,掏空原木内腔而成。规格大小别1,鼓面直径一三.五厘米~二六厘米、鼓框高五.七...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8-30 阅读(407) 评论(0)

  • 姜鼓

    姜鼓,壮族棰击膜鸣乐器。盛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德保、靖西1带。    鼓身用1整段杉木掏空并雕凿而成,上部呈圆筒形,下部收束封口、鼓底呈蛋壳形,并在鼓底雕出3条鼓腿支鼓,鼓框上端单面蒙以牛皮,皮面四处边沿用双排铁钉固定(图九七)。鼓面直径四五厘米、鼓高六0厘米(囊括鼓腿高二0厘米),鼓身中部双侧各置1对鼓环,鼓底中心...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8-30 阅读(254) 评论(0)

  • 猪嘴鼓

    猪嘴鼓,壮族棰击膜鸣乐器。因鼓形似猪嘴而患上名。盛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忻城县1带。    鼓框用整块榉木或者柚木等硬质木料挖凿而成,呈空心圆锥体,上小下大,鼓框上端两头高、四处低、呈馒头形,单面蒙以猪皮,皮面除了盖住鼓口外,四处边沿延长至鼓框中部,用双排铁钉固定。馒头形鼓面四处为木制鼓框,中央振动发音的皮膜鼓面较小。...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8-29 阅读(316) 评论(0)

  • 苗族猴鼓

    苗族猴鼓,苗语称干那,苗族棰击膜鸣乐器。因伴奏《猴鼓励》而患上名。又称花鼓。旧时巫师历时曾经诬称“蛮鼓”。盛行于贵州、湖南等省苗族地域。?    鼓框用杉木板拼合而成,呈圆筒形,两端较细,中腰略粗,两端蒙以牛皮为面,皮面四处边沿用竹钉固定(图)。鼓面直径五八厘米、鼓高七0厘米、鼓腰直径六八厘米,鼓框中部1侧置1鼓环,以...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8-29 阅读(186) 评论(0)

  • 瑶族猴鼓

    瑶族猴鼓,瑶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其为《猴鼓励》伴奏而患上名。盛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的上林县1带瑶族地域。?    相传,每一逢瑶族的达努节(又称瑶年或者祖娘节),布努支系的瑶族人民,便在农历5月2107至2109日,举办3天隆重的民族节日,留念先人抵抗封建王朝获得的重大成功。届时,瑶族男女老幼身着艳服,从4面8方汇合于...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8-25 阅读(286) 评论(0)

  • 建鼓

    建鼓,古称脚鼓、晋鼓、楹鼓、植鼓、悬鼓。蒙古、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曾经为历代宫庭所用。盛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青海等省区的喇嘛寺院及汉族宽广地域。    历史悠长,3千年前的商朝至西周之际已有此鼓,是我国浮现最先的鼓种之1,战国时代已宽泛运用。《国语·吴语》中有:“载常(常:旗名,画日月于其端。)建鼓,挟经秉枹(...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8-24 阅读(195) 评论(0)

  • 抬鼓

    抬鼓,又称水鼓。傣族、德昂族棰击膜鸣乐器。德宏地域傣语称梅藏嘎。德昂语称格楞当,为大鼓之意。盛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保山地域。    历史悠长,早在5百多年前,傣族、德昂族官方就传播这类大鼓了。明朝李思聪《百夷传》载:“其乡间饮宴,则击大鼓,吹芦笙,舞(盾)牌为乐”。讲明它宽泛用于隆重节日以及官方文娱场所中...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8-24 阅读(442) 评论(0)

  • 杖鼓

    杖鼓,又称长鼓。朝鲜族混合击膜鸣乐器。朝鲜语称卜。历史悠长、结构共同、音色柔以及,罕用于歌舞伴奏以及器乐独奏,是深受朝鲜族人民爱慕的官方乐器。盛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最。    勤快纯朴的朝鲜族人民,要紧聚居在我国吉林省东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个地方山青水秀,体面壮丽...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8-23 阅读(479) 评论(0)

  • 双面鼓

    双面鼓,又称两面鼓。傣族混合击膜鸣乐器。傣语称光萨、光边、光邦。盛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鼓身用整段芒果木、椿木挖空两头制作而成,形状呈圆筒状,两端鼓口直径别同,1端较大,1端稍小。鼓口蒙以牛皮、麂皮或者羊皮,两端皮膜边沿先缝在大于鼓口的铁圈上,两圈之间系以皮绳或者皮条勒紧,并可...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8-23 阅读(247) 评论(0)

 29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入途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