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入途国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乐器
  • 托甫秀尔

    托甫秀尔,是蒙古族、满族弹拨弦鸣乐器。蒙古语卫拉特方言“托甫秀尔”意为敲的东西。也有人认为此名来自制琴的特殊木料。形制与阿肯东布拉近似。用于独奏、民歌和民间舞蹈伴奏,深受人们喜爱。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博乐、精河、伊犁地区尼勒克、塔城地区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东北等地。    生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6-22 阅读(405) 评论(0)

  • 赛玎

    赛玎,是布朗族弹拨弦鸣乐器。布朗语又称得玎、扒玎、玎朗。“得”为弹,“玎”为琴,意即弹奏的琴。汉族称其为布朗玎。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和临沧地区双江、永德等地。    布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最早称为“濮”,唐宋时期称“朴子蛮”,后又称“蒲蛮”。长期与傣族人民睦邻相处,兼操傣语,通用傣文和汉文,信...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6-22 阅读(311) 评论(0)

  • 小箜篌

    小箜篌,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角形箜篌。是竖箜篌之一种,属于竖箜篌中的较小者。历史久远,结构简单,造型美观,使用方便。长期流传于宫廷和民间,清代失传。20世纪30年代得以复兴,80年代推陈出新,造型各异的小箜篌登上我国和世界音乐舞台,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之中。    历史悠久的小箜篌,起源于古代猎弓,具...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6-22 阅读(280) 评论(0)

  • 垤施三弦

    垤施三弦,是彝族弹拨弦鸣乐器。形制独特,音色圆润,用于独奏、合奏或民间歌舞伴奏。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元阳和绿春一带,尤以红河县垤施乡最为盛行,故此得名。    形制独特,琴头较大,琴杆较长,共鸣箱较小。尤其共鸣箱的形式和用料与传统的彝族小三弦相去甚远。它由共鸣筒、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6-21 阅读(157) 评论(0)

  • 彝族小三弦

    彝族小三弦,是彝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玉溪、思茅、保山等地区。    相传很久以前,在乌蒙山区里有个叫阿热的小伙子,每天为头人放牧牛羊,苦度岁月。有一天,阿热救了一匹跌落悬岩的白蹄小马驹,精心饲养后长得膘肥体壮,人们都说这叫脚踏白雪乌骓马。小伙天天骑着它去放羊,也练就一身好骑...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6-21 阅读(430) 评论(0)

  • 侗族小琵琶

    侗族小琵琶,是侗族弹拨弦鸣乐器。侗语称比巴拉。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融水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地。    构造与侗族大琵琶相同,但琴的外形式样繁多。琴体用一整块樟木、桑木、杉木或硬杂木制作,当地多使用叫作“香秀雪”的木材制成,规格尺寸不尽相同,全长50厘米~60厘米。共...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6-21 阅读(288) 评论(0)

  • 彝族四弦

    彝族四弦,是彝族弹拨弦鸣乐器。路南彝族撒尼支系称腔资,弥勒彝族阿细支系称杰猜。也有称作月琴或弦子的。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红河、石屏、弥勒,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和路南彝族自治县等地。    在彝族支系撒尼人聚居的路南圭山,流传着彝族四弦的故事:很早以前,撒尼寨子里有个长得非常美丽的姑娘阿玛,她爱上了勇敢的...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6-20 阅读(382) 评论(0)

  • 库木日依

    库木日依,是塔吉克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库木里。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历史较悠久,它的外形和多朗热瓦普、热布普相同。在漫长的旧社会,它和巴朗孜库木一样,封建迷信为库木日依罩上了一层宗教色彩,不论是喜庆、婚礼的歌舞,还是在日常的娱乐中,人们都不能弹奏库木日依,而只能在为死者送葬、演奏《卡素依...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6-20 阅读(146) 评论(0)

  • 多朗热瓦普

    多朗热瓦普,是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因流行多朗地区而得名。又译称刀郎热瓦普、多兰热瓦普。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和莎车等地。    相传,多朗是古维吾尔语的“吐兰”(即“群”之意)。古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一带的人合群从事劳动、生息,形成了维吾尔族的一个支系,所以被叫作多朗人。也说这是对塔里木河畔...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6-20 阅读(285) 评论(0)

  • 赛依吐尔

    赛依吐尔,塔吉克族弹拨弦鸣乐器。其名称来源于波斯语,“赛依”是数字“三”,“吐尔”为“琴弦”,即三弦琴之意。也曾译称赛依杜尔、赛依托尔。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及其邻近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    勤劳智慧的塔吉克人民,居住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的东部。人人能歌善舞,每逢民族节日、婚礼和喜...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4-09 阅读(102) 评论(0)

  • 纳西琵琶

    纳西琵琶,是纳西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勤劳质朴、能歌善舞的纳西族人民,生活在滇西北玉龙雪山脚下,聚居于清水绕街的丽江古城,这里有著名的明代建筑,保存着珍贵的壁画和雕刻。纳西族在吸收汉、藏两族文化的同时,也保留着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如公元8世纪创造的、现今尚存的人类唯一的以图画和象形...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4-09 阅读(395) 评论(0)

  • 西玎

    西玎,傣族弓拉弦鸣乐器。西双版纳傣语“西”为拉,“玎”为琴,意即拉奏的琴。又称傣玎或玎西。德宏傣语称勒玎,“勒”也为拉奏之意。形似二胡或板胡。因琴筒质料不同而名称也有异,琴筒竹或木制者称玎郭埋,椰壳或葫芦制者称玎郭叨,陶制者称玎郭拎。形制多样,音色柔和,用以独奏或伴奏。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4-07 阅读(162) 评论(0)

  • 次喔

    次喔,是哈尼族弓拉弦鸣乐器。汉族称牛角琴。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元阳等地。    琴体小巧,琴杆木制,全长仅40厘米。琴头与月琴(弦子)近似,向后微弯,呈弧形。中间开弦槽,下设山口,两侧各置一轴,左上右下。琴杆呈圆柱形,不设千斤,下端插入琴筒中。琴筒用黄牛角制作,筒长12厘米~15厘米,筒前口蒙以蛇皮或...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3-31 阅读(316) 评论(0)

  • 低音马头琴

    低音马头琴,新型弓拉弦鸣乐器。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设计,北京民族乐器厂制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曾设计制成梯形琴箱大马头琴和低音马头琴。1980年又研制出新型大马头琴和低音马头琴,琴箱基本采用传统马头琴的外形,擦弦点部位略向内弯曲,四个琴角修饰为小圆角,既保留了马头琴的造型,又便于运弓。音色柔和、宽厚,适于合奏或伴奏...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3-31 阅读(260) 评论(0)

  • 锵,维吾尔族打击弦鸣乐器。也译称昌。又称新疆扬琴。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扬琴于明代末年自波斯(今伊朗)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在广东沿海一带流传,后逐渐遍及闽浙、江淮和中原。而新疆的锵,则是由西亚——中亚一带经“丝绸之路”直接传入新疆喀什的,其时应早于明末,18世纪末又传到东疆哈密。由于锵适于演奏维吾尔族“十二...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3-30 阅读(463) 评论(0)

  • 考姆兹

    考姆兹,是柯尔克孜族弹拨弦鸣乐器。译名还有库木孜、考木兹。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乌恰、阿克陶、阿合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等地。    历史悠久。考姆兹与蒙古族的火不思同源,都是我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人民创制的弹弦乐器,考姆兹即火不思的谐音。相传西汉时期,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为妻,胡人...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3-30 阅读(116) 评论(0)

  • 牙筝

    牙筝,是朝鲜族弓拉弦鸣乐器。历史较为悠久,形制与筝近似,音色圆润宽厚,可用于合奏或为戏曲伴奏。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历史较为悠久的牙筝,原是我国东邻朝鲜古老而有特色的拉弦乐器,它和我国汉族最古老的拉弦乐器轧筝一样,同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秦地的筝。牙筝和轧筝,是同源而不...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3-29 阅读(475) 评论(0)

  • 葫芦胡

    葫芦胡,壮族、布依族弓拉弦鸣乐器。壮语称冉卜,“冉”为胡琴统称,“卜”为葫芦,意即用葫芦制成的胡琴,故称葫芦胡。形制独特,音色浑厚,常用于器乐合奏或为壮剧、布依戏伴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百色地区各县、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兴义、安龙、册亨、望谟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等地。    起源于古代奚...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3-29 阅读(455) 评论(0)

  • 马骨胡

    马骨胡,壮族、布依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筒用马骨制成而得名。壮语称冉督。“冉”为胡琴统称,“督”为骨头,意即用马、骡、牛的骨头制成的胡琴。故通常称之为马骨胡或骨胡。壮语又称冉列、冉森。“列”、“森”兼有体积小、发音高而尖之意。“冉列”又是由传说中一对青年男女的名字所组成。形制与奚琴类型的乐器相似,音色清脆明亮、悦耳动听,...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3-28 阅读(393) 评论(0)

  • 彝族三胡

    彝族三胡,是彝族阿细、撒尼支系弓拉弦鸣乐器。阿细人称勒胡,撒尼人称里胡、额胡。彝语“勒”、“里”、“额”均为拉奏之意。形似中胡,音色柔和浑厚,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流行于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弥勒、泸西和宜良等地。    彝族三胡是源于奚琴类型的拉弦乐器。从清代初年起,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的巩固和...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3-28 阅读(257) 评论(0)

  • 布依四胡

    布依四胡,是布依族、苗族弓拉弦鸣乐器。苗族又称四弦胡。流行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各地。    外形与彝族四胡相同,但琴体较小。琴筒圆筒形,用毛竹筒或泡桐木挖空制成,规格不一,因奏者(即制作者)不同而有异。前口蒙以蟒皮或羊皮为面,后敞口,琴筒内设置有琴胆,用一根钢丝盘成螺旋状,可使乐器发出优美的音色和较长的...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3-25 阅读(131) 评论(0)

  • 艾捷克

    艾捷克,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弓拉弦鸣乐器。是20世纪50年代在三弦多朗艾捷克的基础上,改革制成的新型四弦艾捷克,已成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俱全的系列拉弦乐器,分别具有清新、明亮和浑厚的音色。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已广泛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专业音乐表演团体中。    〔高音艾捷克〕    20世纪50年代初,新...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3-25 阅读(495) 评论(0)

  • 扎尼

    扎尼,藏族弓拉弦鸣乐器。又称牛角琴、牛角胡、马尾胡。历史悠久,形制古老。流行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和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县以及藏族半农半牧广大地区。    琴杆木制,呈方柱形,全长70厘米,方宽5厘米,上端的琴头雕刻有民族纹饰,下设一个木制弦轴。琴杆下端较细,插入琴筒并外露系弦。琴筒用粗大的野牛角制成,筒长3...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3-24 阅读(472) 评论(0)

  • 二簧

    二簧,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形同汉族京胡,音色脆亮,用于演奏“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形制与京剧伴奏乐器京胡相同。琴筒竹制,圆筒形,多使用一截两端通透的毛竹筒制作,筒长11.5厘米~12.7厘米、直径6厘米~6.5厘米,筒前口蒙以蛇皮为面,尤以大鳞者为佳,筒后端敞口。琴杆竹制,圆柱...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3-24 阅读(137) 评论(0)

  • 玎黑

    玎黑,克木人弓拉弦鸣乐器。因琴弦使用董棕丝而称董棕琴。又称玎、独弦琴,是克木人唯一的拉弦乐器。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景洪等地。    形制古老,外形与二胡相似(图)。琴杆竹制,呈方柱形,多使用大竹筒劈成的竹条制成,全长80厘米左右,琴头无饰,琴杆上端斜设一轴。弦轴木制,圆锥形,轴长14厘米。琴杆上部设有千...

    传统乐器 发表于2022-03-24 阅读(379) 评论(0)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入途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