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入途国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 > 文言文 > 文言文大全

韩愈《马说》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作者:laoshi来源:入途文学网发表于:2021-11-26 16:01:13阅读:484
    马说    韩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一、词语解释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里。祗:只是 辱,埋没

    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槽枥:马厩

    4、不以千里称也:不因为是千里马而著称。以,凭借。称,著称。

    5、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àn)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古代喂马的口粮 石,十斗为石。

    7、食: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12、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本意指鞭子,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译为:用鞭子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鸣:马叫,之:不译(转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17、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面对。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表示哀叹,唉。

    19、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20、其:可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二、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三、古今异义

    是 古义:这。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四、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饲 喂养,动词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真无马邪: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

    五、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辱没

    骈--一两马并列

    称--著称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

    策之--用鞭子打马

    执策--马鞭子

    道--方法

    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六、虚词

    而--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无意义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韩愈散文中,抒发不平之鸣的篇章不少,《马说》便是其中之一。“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作者的这些见解和感慨,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的。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

    二、问题研究

    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本文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练习说明

    一、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说的练习,要求学生口头说出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既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同学生的说,还有相互启发、深入思考的作用。

    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关键语句。译文见“有关资料”中的“参考译文”.加点的字“策”和“其”的用法,弄清每一处的含义即可,至于语法意义,可以不要求学生掌握。

    三、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道完全开放性的练习。意在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题设计的几个问题,都是“常谈常新”的,所以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个别同学的观点有些偏激也不要紧,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信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多数学生是能够明辨是非的。

    教学建议

    本文篇幅短而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艰深。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爱读,而且易于成诵,关键是教师要仔细而认真地指导学生诵读。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成诵。内容也要讲讲,但不宜过深,要认真考虑学生在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以粗知大意为标准。教师讲述应当简而明,不旁征博引,以免剥夺学生诵读的时间。从长远观点看,能够熟练地背诵这篇短文,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1.领读,即由教师(或选择1~2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地读,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体会文章的语气。领读者事前应有充分准备,能流畅地背诵全文。

    2.结合文中的虚词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见“有关资料”中《〈马说〉中的五个“也”字》一文),一边讨论,一边诵读。还可以用比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体会,例如下列划线的字句如用括号里的字句来替换,效果就不一样了: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马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乎)

    其真不知马也(矣)

    3.逐层分析语调的变化,轻重分明。

    层次划分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才能的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文章一开篇就奇峰突起,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论证的前提。这句话还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千里马”,实际上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但这里的“伯乐”是一个普遍概念,指的是特别善于相马的人。因此下面接着就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一论断,突出了这“常有”和“不常有”之间的尖锐矛盾,说明千里马的被埋没简直具有必然性。然后趁势而下,说到千里马的命运上来,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引人深思。这一段,从全篇来看,目的是提出问题;它之所以要强调知马者惟伯乐这个意思,则是为下文揭露“食马者”的“不知马”张本。

    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不知马”.千里马被埋没,在一般人看来,大概要归咎于它的才美“不外见”.因此,本段一开头就用“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点出问题的要害。“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的说法,强调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常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是说“食马者”只是按照常马的食量来喂养它,说明这种人的无知。接着,先以“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势;再用一组排比句揭示这“才美不外见”,正是“食不饱,力不足”所造成的恶果;最后又用反诘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这是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第三段,归纳全文中心,对“食马者”的无知妄说进行辛辣的嘲讽。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食马者”的形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三句紧承上文,全面总结了这种人“不知马”的表现;“执策而临之”,写他们洋洋自得、以“知马者”自居的神情,“之”指代千里马,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竟然宣称“天下无马”,这是十足的妄说。两相对照,生动地揭露了这种人的愚蠢、荒唐。然后用“呜呼”领出作者的感慨:“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是作者对“食马者”的反诘,也是向读者发问,用来为下句蓄势;然后以“其真不知马也”作答,结住全文。

    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贯穿全文的是“不知马”这句话。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开始说“伯乐不常有”、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已隐含着“不知马”的意思;中间先明确指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然后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最后更以“不以”“不能”来痛斥“食马者”的无知,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TAG标签: 韩愈 马说

猜你喜欢
  • 七律二首·送瘟神

    七律二首·送瘟神 作者:毛泽东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 马面裙购买指南:关于名称、裙门、裙摆、裙褶及辨析

    这篇是旧文重修,主要是2017年丝博展出了钱樟夫妇墓的文物,旧文里面一些比较不确定的问题,获得了证实,内容因此进行了一些微调。也看到去年妹子们,被各种裙式弄晕了的状况,增加补充。妹子们至今仍然会问,马面裙是一片式还是两片式?可见两片式这个名词,因为商家做的裙头分开的套穿裙子也用了,以至于裙身分离成两片的马面裙,就显得格

  • 即食燕窝哪种好?

    即食燕窝原来也是干燕盏,养分成份跟本人买燕窝回来炖是1样的,关于没时刻或者可不能炖燕窝的人来讲,即食燕窝史个很好的选择,尤为适宜妊妇。然而妊妇别能吃太甜的货色,市面上大局部即食燕窝滋味跟糖水1样,太甜

  • 背景分明(打一中国地名)

    猜谜语:违景分明(打1中国地名)答案:北京猜谜馆为您提供最新原创中国地名谜语大全及谜底,打1中国地名类的谜语,对于中国地名的谜语,违景分明(打1中国地名),寻谜语谜底就到猜谜馆,大伙儿一同来猜谜语吧!

  • 天蝎座今日运势分析-(2023-02-15)

    天蝎座 本日运势 :二0二三.0二.一五 综合运势运势稍显严重,视野上忽然收窄,易被蝇头小利摆荡。愿望心更为激烈,老是会有暗自与不人比力,对本人缺乏清楚的定位。日子方面在家待别住

  • 2022卡塔尔世界杯1/8决赛前瞻:日本VS克罗地亚

    比赛:日本VS克罗地亚 比赛时间:2022-12-5   23:00 日本 日本男足近年来实力提升明显。本次世界杯周期,在森保一的带领下,日本攻防两端表现十分均衡,已经具备了与一流球队抗衡的硬实力。小

  • 开拓者VS步行者前瞻:本赛季双方差距不大但开拓者锋线更强

    比赛:开拓者VS步行者 比赛时间:2023-1-7 08:00 开拓者 开拓者本赛季补强了格兰特等悍将,锋线实力还是有了一定的提升。球队目前胜率在五成上下徘徊,近来表现稍显起伏。上一场比赛,开拓者做客

  • 五一在哈尔滨怎么玩 51放假哈尔滨去哪里玩

    今天给各位分享51在哈尔滨如何玩的常识,其中也会对五一放假哈尔滨去哪里玩进行解释,假如能碰巧处理你如今面临的咨询题,不忘了关注本站,如今开始吧!51在哈尔滨,去哪玩好 哈尔滨夙来有着“西方小巴黎”、“

  • 阮咸简介-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人物生平 放达任情 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南)人。为人任情不拘礼节,与叔父阮籍游于竹林,当时信守礼法的人讥讽他们的所作所为。阮咸和他的侄子阮修、王澄、泰

  • 1985年属牛本命年要注意什么,85年的37岁戴什么转运

    导读——二零二一年是辛丑牛年,是属牛人的本命年,都说本命年里犯太岁,那么八五年生的属牛人在这一年间会受太岁的影响吗?一起来看看属牛人的各项运程以及属牛人在本命年里需注意哪些问题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入途文学网 版权所有